新聞資訊
FOCUS NEWS
當前位置:焦點新聞
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礦石檢測中的應用與技術解析-鑒知技術
發布日期:2025-04-28 14:12:11

近紅外光譜(NIRS)技術作為一種非破壞性、高效實時的分析手段,近年來在礦石檢測領域展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。其通過捕捉礦物分子振動對近紅外光的特定吸收特征,可在短時間內解析礦石成分、水分及礦物相態等關鍵參數,為礦產勘探、選礦優化及質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。

技術原理

近紅外光譜的波長在 780~2500nm(0.78~2.5μm)之間。對近紅外光譜產生吸收的官能團主要是含氫基團,包括C-H(甲基、亞甲基、甲氧基、羧基、芳基等),羥基O-H,巰基S-H,氨基N-H等,它們的合頻和一級倍頻位于1300~2500nm波段。

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核心機理源于物質分子振動能級躍遷的特殊響應。礦石中特定化學基團(如羥基、碳酸根、硅氧鍵等)在近紅外波段會形成特征吸收峰,構成“分子指紋”。如表1所示:


表1 常見基團/分子、譜帶位置及其相關礦物

2025年4月28日.png

通過高精度光譜儀采集反射或透射光譜數據,結合化學計量學算法構建定量模型,可實現礦石成分的精準預測。


Fe-OH礦物特征吸收

在礦物組成中,Fe離子是重要元素之一。其代表礦物有明礬石、黃鐵鉀礬、囊脫石、皂石、鋰皂石、 石膏、纖鐵礦、菱鐵礦、陽起石、直閃石和石榴子石等。明礬石在1420nm處有OH+H2O二者合成峰,Fe-OH 特征峰K明礬石在2210nm處,Na明礬石:2160~2170nm處;黃鐵鉀礬 Fe-OH特征峰在2260~2270nm;石膏:Fe-OH特征峰是1449、1489與1550nm三個重疊峰,這也是石膏的標志峰。

 

應用場景

1.地質勘探與礦物識別

蝕變礦物圈定:利用短波紅外對蝕變礦物的高靈敏度,可快速繪制礦區蝕變分帶圖,指導成礦靶區定位。

原位快速篩查:便攜式設備可在野外現場完成礦物種類鑒定,大幅減少實驗室分析的時間成本。


2.選礦流程優化

智能分選:基于近紅外光譜的在線分選系統可實時識別礦石與脈石,顯著提升入選品位并降低能耗。

過程監控:通過實時監測礦石成分波動,動態調整工藝參數,有效提高金屬回收率。

 

在工業應用中,近紅外技術的成熟性已通過多項創新方案得到驗證。近紅外光譜技術可檢測總鐵、二氧化硅、氧化鋁等多項指標,提高檢測效率,降低使用成本,并可將傳統實驗室分析周期壓縮至秒級,同時大幅減少化學試劑使用量,實現礦業高效化與綠色化的轉型發展。


鑒知技術SR50R17/SR100N25是高性價比的近紅外光纖光譜儀,波段范圍0.9~1.7μm或0.9~2.5μm,覆蓋大范圍的常規近紅外檢測區域。SR50R17光纖光譜儀采用非制冷型InGaAs傳感器,SR100N25光纖光譜儀采用制冷型InGaAs傳感器,都有較高的靈敏度,鏡片近紅外反射效率高,可以檢測弱吸收信號,高分辨率能夠更好的分辨特征峰。體積小,易于實驗搭建以及整機集成,多種信息采集方式可選,兼容USB或UART方式輸出。

圖片4.png




欧美特黄特刺激a一级淫片